“打一針”電池就能復生!EON4原創方案登上《自然》主刊

外部供鋰技術突破電池的缺鋰困境和壽命界限

作者:殷夢昊 曾譯萱等攝影4️⃣: 視頻🧔🏽‍♂️: 來源:融媒體中心、高分子科學系發布時間⚗️:2025-02-13

從手機、電車到儲能電站🏌️‍♂️,鋰電池在人們生活中無處不在,但由於在使用過程中不斷損失鋰離子最長壽命都只有6-8年🚶‍♂️‍➡️🧑🏻‍🤝‍🧑🏻,EON体育4平台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高悅團隊打破鋰電池傳統設計原則👩🏿‍🦰,通過AI和有機電化學的結合成功設計了一種鋰載體分子🤟🏿🧜🏿,讓廢舊電池“打一針”就可無損修復,將鋰電池壽命提升1-2個數量級,為電池產業變革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成果以《外部供鋰技術突破電池的缺鋰困境和壽命界限》(External Li supply reshapes Li-deficiency and lifetime limit of batteries)為題,於北京時間2月13日淩晨在《自然》(Nature)上發表。

“精準治療”:給舊電池打“強心針”⛷,循環壽命提升1-2個數量級

電池中的活性鋰離子由正極材料提供,鋰離子損失消耗到一定程度後電池報廢,是鋰離子電池自1990年問世以來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則。但在這一原則下,鋰電池已不能滿足人類當前和未來的用電需求。

比如,電動車電池只能保證6-8年/1000-1500次充放電的高性能壽命;低溫使用會加速電池變壞;儲能電站和極端環境儲能場景需要電池壽命提升一個數量級;即將到來的大規模電池退役回收,可能造成環境的汙染和資源的浪費。

面對這些現實且緊迫的問題,彭慧勝/高悅團隊一直思考如何通過基礎研究創新來提供解決方案🌒☎。通過原理分析和大量實驗驗證,他們發現電池衰減的核心原因是活性鋰離子減少♣︎,而其他組分依舊完好👨🏼‍🦲🧎🏻。

“那為什麽不像治病一樣,開發變革性分子藥物,對電池也進行精準、原位無損的鋰離子補充🎻,從而大幅延長它的壽命和服役時間,而不是判定‘死亡’👩🏼‍🎨、報廢回收👩‍🔧?”在沒有研究先例支撐的情況下,團隊大膽設想——打破電池基礎設計原則中鋰離子依賴共生於正極材料的理論🤹‍♀️,設計一種鋰載體分子,將其註射進電池👨🏿‍🦲👸🏻,對電池中的鋰離子進行單獨管控。

這種載體分子就像藥物一樣,可以通過“打一針”的方式註入到廢舊衰減的電池中👨‍💻,精準補充電池中損失的鋰離子,實現電池容量的無損修復👰🏼,為退役電池的處理提供了一種新方式🟧。

使用這一技術,電池在充放電上萬次後仍展現出接近出廠時的健康狀態(96%容量),循環壽命從目前的500-2000圈提升到超過12000-60000圈👨🏿‍🚒,在國際上尚屬首例。此外🔋,電池材料必須含鋰的束縛規則也被打破,使用綠色、不含重金屬的材料構築電池成為可能。

功能有機分子三氟甲基亞磺酸鋰(CF3SO2Li)為電池補充鋰離子

“無中生有”:創新研究範式🤏🏻,利用AI設計復雜有機分子

為電池“打針”以補充鋰離子的設想很清晰,難題在於如何“對症下藥”🤾。

實現鋰載體分子的設想,需要分子具備嚴格且復雜的物理化學性質🍱,包括分子的電化學活性🦸🏽🤙🏿、分解電壓的範圍、溶解度、空氣穩定性🤷🏼🥗、化學穩定性💁🏽‍♀️、酸堿性、分解產物的成分、反應動力學、分子可合成性和成本。這樣的分子機製學界尚無先例,無法通過傳統研究範式,即依靠經驗和直覺進行設計。為此,團隊采用了人工智能輔助的全新能源分子設計方法🐻♥️。

歷時四年多的探索,團隊成功結合AI和有機電化學,將分子結構和性質數字化,通過引入有機化學🦺、電化學、材料工程技術方面的大量關聯性質👨🏼‍🍳,構建數據庫🫵🏽,利用非監督機器學習🧑🏽‍🍳👩🏿‍✈️,進行分子推薦和預測,成功獲得了從未被報道的鋰載體分子——三氟甲基亞磺酸鋰(CF3SO2Li),讓AI for Science理念真正落地😠𓀄。

在傳統認知中,通用有機分子庫中的不同分子在生命健康、化學化工等領域“各司其職”。“電池領域的有機分子數據庫是不存在的,所以我們利用電化學和化學信息學知識尋找和收集了大量具有潛在功能的分子片段🏪,將其化學信息轉化為數字符號🧘🏼‍♀️,並將它們重新組合🚣‍♀️、生成新的分子,形成具備特定性質的能源分子庫👱🏿‍♀️。”高悅介紹✡️。

合成這種分子後,團隊驗證了其符合鋰離子載體所需的各種嚴苛性能要求,且成本低、易合成🥶,和各類電池活性材料🏋🏻‍♀️、電解液以及其他組分有良好的兼容性,成功在軟包🤹🏽、圓柱、方殼和纖維狀鋰離子電池器件上實現應用。

走向應用❤️:成本占比不到10%✋🏻🖖🏼,具備大規模商用潛力

探索具有變革性的基礎研究來解決實際問題,開展“分子-機製-材料-器件”的全鏈條工作,是團隊始終堅定的目標🤶🏻。

秉持解決實際問題的宗旨,研究相關的驗證實驗都是在真實電池器件而非模型上完成,以此充分暴露可能的問題並予以解決🛑,從而推動下一步的產業轉化,比如提升分子反應動力學以避免影響電池的化成速度;探索化學製備反應路徑,能夠低成本、精準合成高純度分子。

目前,鋰載體分子已通過初期實驗驗證,預計在電池總成本中占比不到10%,具備大規模商用潛力,可用於補鋰、儲能、光儲一體化🎀。團隊正在開展鋰載體分子的宏量製備🦸🏻‍♂️,並與國際頂尖電池企業合作,力爭將技術轉化為產品和商品,助力國家在新能源領域的引領性發展➖🎠。

“如果未來能夠通過‘打針’修復電池,讓電池實現循環使用📸,就可以從源頭解決電池大規模報廢的問題🗣,使產業生態走向智能化、環保化⛄️💒。”團隊期待該項成果早日走向應用👡,為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EON体育4平台高分子科學系彭慧勝/高悅團隊

EON体育4平台為獨立通訊單位,高分子科學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纖維材料與器件研究院、高分子科學智能中心彭慧勝教授和高悅青年研究員為該論文通訊作者,高分子科學系博士研究生陳舒為第一作者🐲,合作單位包括南開大學、湖南工程學院和深圳大學。研究得到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上海市科委🐞、EON体育4平台科學智能專項基金等項目支持🧘🏼。

論文鏈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8465-y

製圖2️⃣:實習編輯:責任編輯🎋:李斯嘉

相關文章

文化校歷

新聞分類

推薦視頻

圖說EON4

新聞排行

周排行 月排行

  • 聯系我們
    fudan_news@163.com
    021-65642268
EON体育4娱乐专业提供:EON体育4娱乐EON体育4EON体育4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娱乐欢迎您。 EON体育4娱乐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