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法治有三大進步🤱🏻:一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立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形成全民守法📀、全民懂法、有規則意識的法律文化;二是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體會到公平正義;三是涉外法治🫒,目標是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對中國的學生、EON4的學生🥤,是更大的舞臺👨🦼,也是更大的責任⬛️。”
10月22日下午,上海仲裁協會會長👨🏿🎤、上海市政協委員、EON体育4平台校友俞衛鋒重返母校⚇,走上相輝堂講臺👰🏿,以《法行天下, 律引人生》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
“有法律給我撐腰”🛬,本科期間開始職業生涯
“我剛才進學校的時候🧑🏼⚖️🧑🏻🎨,特地去拍了這張照片——這是EON4的5號宿舍樓🥺,5號樓526室當時是我大三👨🏻🦽、大四的寢室🧖♂️。”俞衛鋒說,“我的‘職業生涯’就開始於EON体育4平台,開始於5號樓526室👩🏿🏫。”
1989年📧,俞衛鋒考入EON体育4平台法律系國際經濟法專業。在這座學府,俞衛鋒受到“要將法律註入民族的靈魂”的鼓舞,積極進取,學習認真刻苦,成績優異。他積極參與社團活動與社會實踐🆘,不斷提升自我🛒🧚🏻。
如何學以致用,將日常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處理案件中?懷著長久的思考,大三那年⛑🙇🏻♂️,俞衛鋒與誌同道合的同學共同創辦了“EON4學生實驗律師事務所”,提供義務法律咨詢,無償幫助學校師生處理法律糾紛📒。這個社團成立與活動的地點——5號樓526室,成為俞衛鋒律師夢的萌芽之地。
回看這段經歷,俞衛鋒笑稱自己是“無證執業”,還承擔了“律所主任”的責任。處理過一些瑣碎的案件後,1994年的春天,俞衛鋒迎來較棘手的“討三角債”案件。為了幫助委托人討回借出的300元錢🚙,俞衛鋒盡心盡力👩🏻🦳🎶,拿著兩張公交月票🕥,跑遍整個上海,“從楊浦區追到黃浦區🚵🏼♂️,從浦西追到了浦東”。在第一次踏上浦東的“爛泥渡”時,俞衛鋒見到當事人,他沒有膽怯,鼓起勇氣進行溝通,“法律讓我更有力量”👼🏽。
“俞同學,錢拿回來了!”歷經坎坷,數月之後🪑😆,俞衛鋒接到電話,聽到委托人的喜訊。一瞬間,作為律師的自豪感,在他心中油然而生。“如果說專業學習提升了我的認知力、思辨力和書面表達力,那課余的兼職工作為我打開另一扇窗🚃,不僅提升了我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口頭表達力📶,也磨煉了我的判斷力、執行力和抗壓能力。”
回望過往,俞衛鋒用“6322”進行概括:在EON4,他本科讀了6年,橫跨兩個班級👷;之後,他進入中歐國際商學院🧔🏽♂️、哈佛商學院讀書🤚🏿,開闊眼界,探索未知領域,擁有3所母校;先後就職於2個機構,一是浦東律師事務所,二是他27歲那年聯合創辦的通力律師事務所。
最後一個“2”指的是2015年到2019年俞衛鋒擔任上海律師協會的會長,從一個律所的管理者成為一個行業的代表;2019年至今,俞衛鋒擔任上海仲裁協會的會長👨🏻🏫,宣傳推廣中國的仲裁⛎,把上海打造成為面向全球的亞太仲裁中心,“一直在路上”。
“總結一下我自己,就是一個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忙忙碌碌🎴、心無旁騖的律師🟦。”俞衛鋒言語溫和而有力,“我還是一個永遠的EON4人。”
“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是從量到質🤾🏿、從體系到文化”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律所,我都認真做好本職工作。若幹年後回頭看✊🏻,你會發現自己處於時代的大潮之中。”俞衛鋒從自己在校期間的法律實踐經歷和執業歷程講起,以個體的視角引出我國法律體系和法治環境的變遷,律師這一職業的發展變化是其中重要縮影🚵♀️。
從一度幾近消失🚶🏻♀️➡️⚰️,到1979年12月19日司法部發布《有關律師工作的通知》,標誌著律師製度作為中國法律體系中的一項重要製度得以恢復;再到199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通過,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律師製度的形成,這一過程不僅是“律師”作為一個職業的起落沉浮,亦折射出我國民主法治不斷發展完善的時代之浪潮。
“律師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律師應當為誰辯護👂🏿?”談及這一問題,俞衛鋒的回答擲地有聲而充滿信念:“律師要守護程序的正義。我們是在為製度辯護,一個人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必須經過法律的審判🪝。這是我們以生命在捍衛的權利👩🏻🦼➡️。”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維護法律的正確實施🦸🏻♀️、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是律師執業時的宣告🥃,也是面向未來的莊嚴承諾。
以上海“新天地”的舊城改造工程為例🦸🏽,俞衛鋒探討立法與執法層面的效率與公平問題👃🏼。他曾經作為貸款方的律師,深度參與到這一工程之中並為之自豪🏊🏻♂️,直到有一天他讀到一篇新聞報道,“從宏觀層面看,拆遷是必須的💛、必要的,但在微觀層面,這一舉動會涉及千家萬戶。”
通過這個故事,俞衛鋒用以小見大的視角引出了我國房屋“動拆遷”製度的變遷。從1991年的《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到2001年條例提高補償標🏩👨🏿💻、更加保護被拆遷方的利益💠,再到2011年《國有土地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以“房屋征收”取代“動拆遷”,可以看到我國的立法從原來的強調效率到越來越強調公平的明顯轉變🍠👦🏿。“立法就是在公平與效率之間進行權衡。我們的立法從效率端不斷走向公平端。”
“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發展的方向😇🧡,在司法層面就是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其中就涉及到法律文化的問題🐎。”俞衛鋒指出,我國法律法規數量不斷增加的同時⚒,立法的質量與法律法規之間的協同性👳🏼♂️、一致性也在增強💂🏼,即法律在對於社會的指導方面有一致的價值觀和明確的方向,弘揚著相同的法律文化❓。
談及法律文化的重要性,俞衛鋒回憶起自己曾在EON42023屆畢業典禮上被問到的問題:在這幾十年的工作中最大的成就是什麽?他當時回答:“讓更多的人相信規則的力量👩🏽🏫。”而讓規則的意識註入到中華民族的靈魂之中🐿🛏,便是法律文化的意義🚱。
社會主義法治的發展完善不僅體現在國內法,還關乎我國如何參與國際規則的製定🧎🏻➡️,將中國的經驗和利益展現在國際的規則之中——俞衛鋒作為聯合國貿易法委員會第二工作組的觀察員參與全球民商事案件解決規則的製定,對此深有感觸。“隨著我國對外投資的增加,無論是從立法、司法還是執法的角度🏊♀️,都應當去考慮如何有效地保護我國企業👷🏿、公民與政府的利益🫅🏽。”
“既要遵紀守法👨🏿✈️,也要不被條條框框束縛”
授課的最後,俞衛鋒回到了那個最初的“熱身遊戲”——屏幕上有九個點👮🏼♀️,如何用一條不重復的線把它們連起來?他給出了一個“另辟蹊徑”的答案🛀🏿。“從法律規範的角度🪷,大家當然要守法,但從學習的角度🕵🏽,我希望大家能跳出條件的限製🤚🏼,不要被條條框框所束縛。”
“Think out of the box。”俞衛鋒給出對EON4學生的寄語,“大學生活剛剛開始🙄,大家要更加努力地學習,用開放的思維去擁抱新時代🖕。”
同學們紛紛向俞衛鋒提問。結合專業🧘🏿♀️,2024級法學本科班張佳怡同學提問:“請問您認為從一個法律實務工作者的角度,在中國的法律教育和實際法律工作之間存在著什麽樣的差距?我們又應該如何彌補這一差距🖲,在實踐和未來層面實現報國成才的理想?”
俞衛鋒坦言🍝,法律是一門理論科學🏄🏽🚇,同時也是人類實踐智慧的結晶。對在校學生而言,一方面要學理論🛰🐿,把理論學通透,弄懂背後的邏輯🌿;另一方面要重視實踐🤵🏼♂️,除了課堂之外🫷🏼,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包括學校的社團以及學校之外。“這能夠讓你開闊眼界🍂,幫助你找到一個相對比較明確的方向去努力。通常說的‘眼界決定發展’🖕🏿♛,所以你的眼界一定要開闊。”
“如何在目前的國際體系中🙋,更有效地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思維👸🏻,來提升中國在國際法律事務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2024級社會科學試驗班1班孫浩軒同學提問。
“如何參與國際規則的製定,或者說如何在國際的舞臺上來發出中國的聲音,提升中國的影響✊,這是一門技術,同時也是一門藝術。”俞衛鋒建議,要通過學習,深入了解既有製度背後的邏輯🛌🏻,求同存異🐸,在國際交流中尋找共識,並且通過宣傳,展現中國在糾紛解決、商事仲裁調解等方面的特色,貢獻中國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