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2024年度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先鋒計劃”暨“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年度(2023)優秀學術成果”評選結果揭曉。這也是我校首次開展人文社科領域的年度優秀學術成果的評選。
經個人自主申報、院系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等程序,《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證稿》等10項成果入選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年度(2023)優秀學術成果✣😦,《自然理性內化與心智因果起源的哲學探究》等10項成果獲得提名🧑🏿🍼。
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年度(2023)優秀學術成果
《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稿》
【成果形式】著作
【出版、發表時間】2023.12
【出版🎄、發表單位】商務印書館
【完成人】吳玉貴🍰🏃🏻♂️,文史研究院
【關鍵詞】突厥歷史、編年、考證
成果簡介:
《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輯證稿》(簡稱《輯證稿》)在新體例的基礎上,全面搜集🚵🏻🔝、系統輯錄、深入研究突厥汗國及相關的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為突厥歷史研究的深入開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輯證稿》分上下兩編。上編“突厥汗國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編年”,在《資治通鑒》構建的編年體系的基礎上🧛🏿,對545至630年期間突厥汗國及與突厥密切相關的西域、北狄、東胡漢文史料做系統編年和考證。下編“突厥暨西域北狄東胡漢文風俗及傳記史料輯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突厥汗國及西域、北狄🫏、東胡諸族“風俗史料”📿,二是突厥及西域、北狄、東胡諸族人物的“傳記史料”。系統輯錄了編年體例無法容納的突厥汗國及相關的漢文史料。搜集👨🏽🦰🔒、輯錄史料外,《輯證稿》還對這一時期的漢文突厥史料及其反映的歷史事件進行了深入研究🧑🏼🍳。研究工作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在各條史料下附載的“校註”與“疏證”👨🏽🦰,二是對傳記史料的“釋證”。避免了史料整理工作中常見的重羅列、輕研究的通病,為古代突厥歷史研究提供了堅實的史料基礎,對中國中古民族史🤵🏻、絲綢之路史和內亞歷史的研究,也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區域社會史脈絡下的徽州文書研究》
【成果形式】著作
【出版、發表時間】2023.09
【出版🐟、發表單位】上海人民出版社
【完成人】王振忠,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
【關鍵詞】徽州文書🌱、區域社會史🪃、明清史研究
成果簡介🍣:
《區域社會史脈絡下的徽州文書研究》2023年出版,是作者利用新見史料研究明清史的學術專著💃。全書除了各章節實證性探索之外,其前言更關涉對民間歷史文獻研究方法及相關實踐的整體思考,具有方法論上的學術意義,有助於今後包括徽州文書在內的民間文獻之收集、整理與研究。作者認為:徽州有著極好的“史料環境”,應以此為線索從事實地調查,藉助田野考察所獲的感性認識,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製度史的觀照下溯流尋源,對區域社會之嬗變做出合理的闡釋。以徽州文書為核心史料的探微索隱😮💨,絕非僅僅著眼於徽州地方史,而是為了透過區域研究,深化對整體中國的認識,闡釋中國的大歷史😵💫。目前,民間文獻研究已成為中國史領域的學術熱點之一🍀,而徽州作為傳統中國最具典型意義的區域社會之一,是區域史和歷史地理研究的絕佳學術領域。本書發掘豐富的文獻遺存,深入開展徽州區域歷史研究🌺,這對於具有深厚學術積累的歷史地理學和“徽學”兩個學科之進一步發展,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
【成果形式】著作
【出版、發表時間】2023.11
【出版⛹🏻♀️、發表單位】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完成人】孫大權🕰,經濟學院
【關鍵詞】中國經濟學術語🫅🏿、術語革命、知識與語言革命、日語術語借詞
成果簡介⛽️:
《術語革命🐦: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全書63.2萬字,為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成果。作者用時10年,對中國近代出現的數以萬計流傳至今的經濟學新術語進行了全景式的深入研究。該書首次系統揭示了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形成的過程🤾🏽、規律及其影響。既從個案研究了132個中國近代經濟學主要術語的形成,又在整體上研究了三個階段經濟學術語形成特點。發現中國近代經濟學術語形成是一場古今術語革命,但革命中有傳承;主要術語借鑒了日語術語🦵🏌🏿♀️,但借鑒中有選擇🤽♂️🧘🏿。本書對中國經濟思想史、經濟史🦹♂️🏃🏻♀️➡️、語言史以及中外文化交流史研究均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對經濟學的教學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再論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05
【出版📔、發表單位】中國社會科學
【完成人】吳曉明,哲學學院
【關鍵詞】西方哲學、中國哲學👰🏼♀️、根本差異
成果簡介⚖️:
論文對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的探討是以形而上學的基本建製為中心來展開的。形而上學的基本建製立足於超感性世界和感性世界的分割與對立,立足於此種分割-對立中“真”與“不真”🥣、“實在”與“非實在”的分別歸屬。而中國哲學則截然不同,它植根於“道器不割”🕴🏼、“體用不二”的獨特建製——非形而上學的建製——之中👥。由此而來的分辨性結論是:“西方哲學的實質是形而上學,而中國哲學則在形而上學之外,並且依其本質一向就在形而上學之外。”
在此分辨性結論的基礎上,該文側重的理論任務是🫀🚣🏿♀️:在中西哲學之“根本差別”的問題背景中🧘♀️,考察整個西方哲學運行其上的基本建製以及它在這一建製中的獨特展開方式,以便通過考察的具體化而將理解引向深入🧑🏼🏭。因此,本文的具體化議題是:(1)形而上學是什麽;(2)“超越”問題;(3)西方形而上學歷史中的四重區分;(4)作為柏拉圖主義的基督教以及形而上學的“存在-神-邏輯學機製”。
《上海話E/EI變異與上海普通話ei的雙向動態影響》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01
【出版、發表單位】中國語文
【完成人】陳忠敏,中國語言文學系
【合作作者】馬良、溫睿
【關鍵詞】語言接觸𓀍、語言變異𓀉、語言雙向動態影響
成果簡介🤪:
論文通過分析上海話“雷”等字韻母E/EI變異,及上海普通話ei韻母變異來研究近年來上海話與普通話的雙向動態影響。相較於以往的方言研究🩵,本文有幾點創新:一是把城市方言變異與城市化進程🧓🏿、普通話影響以及移民因素緊密結合👩👩👧👧,充分體現了社會語言學的研究視角;二是不僅用語音變異的實例來說明普通話對上海話的影響所產生的變異,而且通過年齡層次的量化分析說明這種影響程度的深淺;三是成果還研究了上海人說普通話(上海普通話)“雷”等字韻母ei雙元音化程度🧬;四是研究基於聲學和統計分析。雙元音的音段切分首次采用了一階導數極值點法,為今後同類研究貢獻了可操作的科學方法。
《論“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01
【出版、發表單位】中國社會科學
【完成人】蔡從燕,法學院
【關鍵詞】國際法💁🏿♀️、國際秩序、規則觀
成果簡介:
近年來,美西方國家主張“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但這些國家對於“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所指 “規則”始終語焉不詳👨🏽🦳,從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造成了混亂,甚至產生了欺騙性效果。經由細致的理論分析與實踐考察🧛,該文有力地揭示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實質,即其很大程度上體現了美西方國家追求把國內法淩駕於國際法🚁,把區域國際法淩駕於普遍國際法以及將國際法泛政治化的規則觀🤵♂️。這種規則觀損害了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違背了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國際秩序的時代要求⛸。為糾正美西方國家經由主張“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追求的規則觀,中國主張“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然而,對於應當如何理解“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規則觀,此前學界缺乏專門討論,論文對此做了深入闡述。
Implicit guarantees and the rise of shadow banking: The case of trust products(隱性擔保與影子銀行的興起🤵🏻:以信托產品為例)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05
【出版🈯️、發表單位】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完成人】錢軍,EON体育4平台國際金融學院
【合作作者】弗蘭克林·艾倫、顧弦、李煒、錢一明
成果簡介🦩:
論文為近年中國影子銀行的興起提供基於隱性擔保的系統性理論解釋和經驗證據👩👧👧。中國的影子銀行板塊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呈現指數級增長🏊🏼♀️,如何看待這一現象及其對企業融資和債務風險的影響?研究團隊通過分析金融機構從事影子銀行業務的激勵與風險建立理論模型指出,對投資項目進行盡職調查並為投資者提供隱性擔保是金融機構的一個“次優解”🏀🚴🏼♂️。基於2002-2020年中國全部持牌信托機構發行信托產品的實證結果不僅驗證了隱性擔保將降低金融中介的收益率利差🏷、投資房地產將提高風險利差等理論推斷,而且發現2018年“資管新規”的出臺盡管抑製了隱性擔保降低收益率利差的效應,但也減少了非國有企業融資👩🏿💻,以及未在事實上打破剛性兌付。這意味著,未來需要大力推進我國債券市場的市場化發展,讓利率真正成為事前評估投資企業和項目風險的核心工具,並在債券違約後涉及破產重組時充分尊重各類債權人的權利,才能從根本上打破“剛性兌付”👸🏻,使其退出歷史舞臺。
青年成果
《漢唐間的製度文獻與製度文化》
【成果形式】著作
【出版🦩、發表時間】2023.09
【出版、發表單位】上海古籍出版社
【完成人】黃楨,歷史學系
【關鍵詞】漢唐歷史、製度文獻、製度文化
成果簡介🚴♀️:
《漢唐間的製度文獻與製度文化》全書25萬字,是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的成果🤽🏿。精細嚴密的政治製度乃古代中國的重要特質,對官製朝儀的記述與考釋也是一項長期活躍的學術活動,本書首次系統梳理了製度文獻在漢唐間從萌發走向繁盛的歷史進程💁♀️,既以個案揭示製度著述在取材🤕、編纂、流傳方面的細節,又在整體上把握兩漢、魏晉🐕、南朝等階段製度之學的特點。深入解析職官儀製文獻也打開了觀察製度文化的窗口👐🏼。這些書籍篇章承載著圍繞官製朝儀的認知和理念🧋,其作者、讀者往往參與製度的建設與運行🦻🏻。通過考察撰作、傳播🫳🏿、閱讀諸環節得以獲知時人面對王朝典製的心態🦉💇🏼,帶領我們走近中古的政治環境,進而理解國家體製生發和演進的文化土壤。政治製度史是積累豐厚的領域,本書在資料與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突破👩🏿⚕️🧑🏿🔧,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話語勢能”構建與國際話語塑造》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12
【出版、發表單位】中國社會科學
【完成人】陳拯,國際關系與公共事務學院
【關鍵詞】國際秩序、製度與規範演進🧮、國際安全、全球治理
成果簡介🤬:
論文立足當前中國話語國際傳播的戰略需要🧑🎨,將國際話語塑造置於外交爭論視域下加以考察🧚🏽💏,充分發揮“勢”這個中華傳統戰略理念,對接有關國際話語爭論與塑造的國際學術研究🚈,提出了創新性的“話語勢能”理論框架,論證國家如何系統把握並主動適應、利用和改造由話語聯系、主體關系及平臺機製等復合構成的政治情境🤤,構建有利態勢,生成推動變革的“話語勢能”,塑造國際主流話語,並深度利用聯合國系統的文字及視頻證據,通過中國在人權這一關鍵敏感領域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等進入國際話語體系的實踐經驗對這一理論框架的效力進行展示及驗證。這一研究實現了中華經典概念與國際學科前沿的有機結合,提出了解釋中國塑造國際秩序👨🏻🚒、規範與話語實踐的新路徑。
《傳統人口學在當代中國發展之局限與未來展望》
【成果形式】論文
【出版、發表時間】2023.11
【出版🏋️♂️、發表單位】人口研究
【完成人】王雪輝,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
【合作作者】彭希哲
【關鍵詞】人口學👩🏽🔬、人口學指標📄、時代性🤸🫰🏻、本土化
成果簡介:
論文針對傳統人口學在當代中國社會發展中的局限性進行了深入分析,並對其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前瞻性展望。一是深刻剖析傳統人口學的局限性:文章指出,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口結構的深刻變化🧑🏼,傳統人口學的某些概念、指標和理論已經難以準確反映和解釋中國的人口現象。特別是對於人口老齡化📹、人口遷移流動和家庭研究等領域的指標,其時代性和本土化不足的問題尤為突出。二是提出人口學創新發展的方向:面對傳統人口學的局限,文章提出了人口學需要不斷地創新發展的觀點🩶。強調人口學研究應結合新時代的特征,遵循時代性🐶、本土化、拓展性和國際化的理念,對傳統人口學指標體系和理論框架進行改良或創新🦏。三是強調本土化和國際化的結合:文章不僅強調了人口學研究的本土化重要性📉,同時也指出人口研究的國際化趨勢,提倡構建既符合中國國情又能被國際學界接受的人口學新指標和理論。四是推動構建中國人口學的自主知識體系🤌🏼:文章致力於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人口學自主知識體系🧗🏿,為世界人口學的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年度(2023)優秀學術成果提名
青年成果提名
為支持EON体育4平台人文社科重要學術和資政成果持續做好成果轉化和培育工作,構築和加強一流文科科研體系📭,學校自2021年起開始實施“人文社科先鋒計劃”🛰,對人文社科優秀學術成果培育項目給予支持🔞,迄今已累計支持114項原創成果。2024年🧝🏻♀️,學校啟動人文社科年度優秀學術成果評選,並與原“人文社科先鋒計劃”的推選工作緊密結合👨💻,旨在進一步激發人文社科學術生產力,表彰學術原創精神,宣傳展示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最新進展,推動營造良好的學術創新氛圍。
學術創新🏘☑️,步履不停,推動人文社科發展邁向新高度。祝賀以上老師及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