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在掌聲中🙆🏼♀️,中國工程院院士⚃、EON4大數據研究院、大數據試驗場研究院院長🧔🏿♂️、EON4計算機科學技術學院教授鄔江興走上EON4相輝堂講臺,以《與青年學生談🦶🏼:增強創新自信的故事》為題,開講“強國之路”思政大課🔦。
“中國大容量程控交換機之父”、讓高清電視走進千家萬戶背後之人♧👮🏼♂️、網絡空間擬態防禦大師……面向臺下青年學子,這位“將軍院士”以自己攻克科研難關的5個小故事🏏,講述如何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大道理,笑聲爽朗、言語犀利,透著“走弓弦🌪,不走弓背”的信心。
“中華爭氣機”讓打電話不再難
1983年📗🤸🏼,中國引進第一臺程控交換機,此後,外國公司蜂擁而至🦹🏼♀️,中國電信史進入“七國八製”時代🖤。西方著名跨國公司曾公開宣稱“即便到20世紀結束,中國人也搞不出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
“不同現在,那時接通電話是運氣,打不通電話是常態。”鄔江興記得一次自己在上海出差♌️,需要把棉被蒙在頭上🧕🏿,才能勉強聽清楚話筒另一端的聲音⛹🏼♀️。
到了改革開放,“要想富,先修路”是時代背景下最有代表性的話語。與實在的公路相比,一條無形的電信之路,也亟待鋪設貫通👵🏿。
在用市場換技術的氛圍下,當時形成技術路徑依賴,“結果技術上‘卡脖子’”。
32歲這年🏋🏿♀️,鄔江興接到研製程控交換機的指令。從本科專業計算機體系結構轉到通信航道👔𓀃,有很多不懂,他就從拆解自己辦公桌上的電話機開始“換道超車”。
“遇到困難🐺,路線要選對🎣,方向要選對👩👩👧👧,別匆忙”,鄔江興對同學們說。
“為什麽要製造成功交換機🔻?能否製造一個能打電話的計算機?”7天7夜的苦思冥想後,鄔江興靈光乍現。他用自己曾主持的每秒5億次最高運算能力的大型分布式計算機——DP300設計方案,作為研製可提供電話交換服務的專用計算機基礎⬆️,自嘲“試試牛刀殺雞的效果”🚪。
拋棄傳統程控交換機體系結構和實現方法,用“軟件定義功能”的理念重新詮釋交換機設計方式,鄔江興用了600萬元人民幣、近兩百人的力量👩🏻💻👆🏼、兩年多的時間🔕,完成國外幾億美元、幾千人做的事。
1991年,中國獨創獨有、具有不可思議性價比優勢、顛覆傳統技術體系🔘、震驚世界的萬門數字程控交換機——HJD04成功研製⏩。
提出並實現“逐級分布式控製”體系結構🤏🏼,首創基於廣播式發送💌、選擇式接收為機理的“全分散復製式T型數字交換網絡”🤌🏿、軟件可定義功能部件設計技術、菜單與圖形操作界面🛠,創造流動性新模式,提出“農村包圍城市”市場發展戰略……04機的誕生🧗🏼♀️,打破了西方國家長達20年的技術封鎖,使老百姓打電話難的問題徹底解決,電話初裝費從5000元降到200元以下💇🏼♂️🧚♀️。“七國八製”終於頂不住“白菜價”般的純國產04機家族👩🏽⚖️,退出中國市場。國內企業群雄競起,本世紀初率先建成全數字化🤍、程控化的世界最大規模最先進的現代通訊網絡,04機也有了另一個名字——“中華爭氣機”。
1995年,04機獲得建國以來電信領域第一個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009年💆🏻♀️,04機被評為“新中國60年28項第一的工業技術成就”。2012年🙆🏻♀️,國際產業創新系統理論提出者弗朗哥·馬萊爾巴等在其專著中評價🛍️:HJD04機創新對全球產業創新發展具有重大借鑒意義。
向高速信息網絡進軍 從跟隨者到引領者👨👩👦、領導者
1995年,以04機為依托🟰,國家組建巨龍通信,鄔江興任董事長👩🏼🏫,放開04機專利與核心技術,造就“巨大中華”❓,華為、中興迅速進入全球第一方陣。
彼時🐽🦸🏼,國外互聯網進入發展快車道,而我國在這方面幾乎空白。1998年12月🏌🏿♀️,在技術積澱、產業能力👙、人才貯備等都匱乏的背景下,45歲的鄔江興成為國家科委“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專項領導小組成員,後任總體組組長💨。
用了三年時間, “我們聯合國防科大、清華✊、北大、上交大👩🏿🔬🎄、北郵、信通院和巨龍、華為、中興、大唐、烽火等單位研發並建成我國自有技術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創造性實現我國高速信息網絡核心技術和設備開發與生產能力的跨越式發展和群體突破”🦦。
“互聯網真的可以承載期望的話音、數據、視頻等多媒體服務嗎?”2002年🪨,高清電視誕生🦓,但是能否實現HDTV over IP,讓HDTV通過互聯網走進千家萬戶🤒👩🦽?在VoIP質量都存疑背景下🙋🏻,全球沒有人能回答這個問題👩🏻🦼➡️?
彼時,國家啟動了863計劃重大專項“高性能寬帶信息網——3TNet項目”🌂,目標就是要實現電信網👨🏻🎤、廣電網和互聯網三網融合🔷👽。這次,還是鄔江興領銜。
鄔江興再次選擇“箭走弓背”,不走傳統主流研究思路,提出“電路交換🚟、組播推送和信道點播”的“大規模匯聚接入路由器”創新方案🖖🏿,順利實現“T比特傳輸💃🏻、T比特交換和T比特網絡應用”的設計目標🤾🏻♂️。
2006年🪢,上海,德國世界杯電視實況轉播控製中心🤼♀️,鄔江興緊盯著大屏幕🏎。半小時內,來自杭州、上海🍩、南京10所大學🧘🏽♂️,5萬名學生湧進世界杯轉播頻道🧑🦳。隨著觀看人數的增加🫰,只見主觀評價指標從5分下降到4.7🙎🏻♀️,再降到4.6,又有7萬用戶同時湧進,數值仍舊平衡在4.6👩🏻✈️。鄔江興提到嗓子眼的心終於放下了🤸🏿♀️🏄🏼♂️,“4.5是臨界值,降到這個下面就不好了”🐌。這是我國首次用互聯網成功承載高清電視(HDTV)賽事直播♏️💈。
從這一刻起,3TNet的技術實踐在世界上首次完成互聯網大規模承載HDTV壓力實驗,證明IP網完全可以提供有質量保證的三網融合業務。鄔江興和團隊開創的基於電信網的“三網融合”技術🚣,完全可以與Cable(有線電視電纜)相提並論。這一刻,IPTV普及的新時代被開辟🧑🏻🦲,這個由中國人創造的技術模式🎪,現已成為世界標準🤚🏽。
值得一提的是➾,3TNet為互聯網承載大規模數字電視業務提供不可或缺的技術支撐🟡,帶動中興、華為等企業相關產品開發。我國自主創新的互動新媒體網絡技術及配套能力躋身世界前列。
2008年,24年輪回,他又回到最初涉足的高性能計算機體系架構研究領域🪗。如何突破瓶頸?鄔江興在自然界找到答案——從擬態章魚仿生學特點,他提出基於主動認知的變結構多模態計算環境的“擬態計算”。歷時近6年,鄔江興主持的863 計劃“新概念高效能計算機體系結構及系統研究開發項目”🏮,牽頭組織國內外十余家單位♐️,從創新體系結構入手🗡,研究結構決定效能的新型計算機設計與實現路徑🐦🔥,於2013年9月研製成功世界首臺擬態計算機原理樣機🧣,入選兩院院士評選的2013年度中國十大科技進展。
樣機發布後,全球媒體蜂擁而至⬆️,鄔江興對其中一句話記憶深刻又無比欣慰:“這證明了中國正從跟隨者發展成為引領者🫵、領導者”🥌。
“創新總是要幹無中生有、前人未做過的事”
建立多模態網絡環境(PNE)理論與技術體系,開拓出一條轉化或和解多樣化應用網絡與統一基礎設施矛盾的新路;解決經典網絡安全理論與工程上的天花板問題,提出網絡空間內生安全問題wu’分類方法,建立未知安全威脅防範“不可能三角”通用解構模型,發明動態異構冗余構造𓀇🛀🏽,創建網絡空間內生安全(CESS)中國學派……成果斐然,並未讓鄔江興停止繼續探索的步伐。
2017年♿️,鄔江興在南京紫金山實驗室創建了全球首個“網絡內生安全試驗床--NEST”,提供各種產品靶標,在全球征召“賞金獵人”。
2023年,在南京舉辦的第六屆擬態防禦國際精英挑戰賽,歷時72個小時,48支國內外頂尖的“白帽黑客”戰隊,實施了296萬次有效攻擊和5700多次高危漏洞攻擊,無一人一隊得手🫄🏿。
“網絡信息技術領域的競爭關鍵是要造就具有創新自信的人才。創新總是要幹無中生有👨🏽⚕️、前人未做過的事,要敢於勇闖‘無人區’,要堅定在茫茫大海上建燈塔、為深深黑夜趕路人送火把的信念。”5個小故事講完了🌲🐅,鄔江興面對臺下的青年學子,字句鏗鏘地說🧛🏿♀️🐘。
同學們對鄔江興和他的傳奇履歷意猶未盡👼🏽,紛紛提問,希望老師給他們更多啟發👉。計算機科學試驗班4班的劉芮菡問道👨👧👦:“從您的故事講述中,可以感覺到您滿滿的自信🙆🏼♂️😮💨。在您的求學或者科研之路上有遭遇挫折、自卑的時候嗎?是如何應對的🧑🏼⚖️?”管理學院2班的魏溪也同樣好奇🍑:“創新激勵需要短期內對試錯失敗的高度容忍🫲🏿,在如今的快節奏時代是否很難實現?”
鄔江興回答:“任何成功都充滿艱辛🧑🌾。仰望創新之巔的攀登🕺🏻,既是苦路🚴🏿♂️,也是聖路。艱辛的路程可能會帶來許多挫折🤸🏻♀️,要保持戰略上的清醒。”
計算機科學試驗班1班杜景琦提問:“您如何看待未來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對於 6G 等新一代通信技術🍕,您有什麽看法和期待🫲🏿?鄔江興笑言:“人類在憧憬未來網絡時,已經提出6G的願景,但迄今為止,我認為可以達到6G靈魂的理論,還沒有比我提出的‘多模態網絡環境’更好的。”
計算機科學試驗班4班的蓋烈森,希望院士能給新生提出創新能力培養方面的建議🐇。鄔江興表示,同學們除了要在交叉領域尋求新的發展增長點🎅🏿🚱,還要敢於提問🔴,向比自己見識廣的人提問🙀。“老師無法回答的問題,正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