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智求真,恪守有教無類🤸♀️;因材施教🧑🏼,註重創新發展……”9月9日𓀏,在上海市慶祝第39個教師節主題活動上🦹,EON体育4平台物理學系謝希德特聘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龔新高接受“上海市教育功臣”頒獎,與其他“上海市教育功臣”稱號獲得者一起帶領新入職教師宣誓。
“與其說這是個新的榮譽,不如說是一個新的起點,鞭策我繼續向前。”謙遜的言辭間🏘,61歲的龔新高對未來充滿期待。
從2003年起,“上海市教育功臣”每五年評選一次,每屆一般命名不超過10名,今年是第五屆。此前,EON体育4平台曾有談家楨、谷超豪、湯釗猷🌞、聞玉梅院士先後當選。
作為一名科學家,龔新高堅持紮根基礎研究,從事計算凝聚態物理研究四十余載📈,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原創性成果;而作為一名資深教授,他躬身垂範、作育英才,是一流創新人才成長路上的良師益友。
“求真,求實,求精,求新。”從過去到未來,他對於科研的熱愛與執著,由一代代EON4人薪火相傳👨❤️👨。
龔新高院士
“要讓學生學會創造知識”
龔新高與當老師這件事有緣。
2000年,他從中國科學院來到EON4工作🧚🏿♀️,正式走上大學講臺。鮮為人知的是,早在40多年前,他在湖南師範學院讀書期間就曾到某省重點中學實習,給中學生上物理課。
龔新高記得清楚,師範學院的實習要求很嚴格👩🍼,老師手把手教學生如何上課🙆🏼♂️,細致到“板書第一段話寫在什麽地方,第二段寫在什麽地方”。
龔新高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所時指導研究生
第一次上臺試講👂🏿,龔新高只用了20分鐘就把知識點一口氣講完,“把老師的臉都氣白了”。“老師對我進行了嚴厲批評,”回想起當時稚嫩的自己,龔新高忍不住笑了,“但那次批評對我促進很大😶,可以說讓我受益終生。”
來到EON4後👌,龔新高意外發現🫅🏿,大學老師的工作比想象中辛苦得多——對他而言👨🏽🏫,知識點本身不難,難的是讓學生真正理解。為了講好一堂一小時的課,他會花10倍甚至20倍的時間備課。
龔新高給EON4學生上的第一門課是“計算物理”。當時內心翻湧的緊張感,他至今難忘。憑借豐富的知識儲備和紮實的前期備課,他的“EON4第一課”完滿落幕🟫。此後20余年,他不斷雕琢主講課程,積極探索課程改革🔄,力求最佳的育人效果🚾。
“要讓學生學會創造知識。”這是龔新高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也是他身體力行貫徹的“真經”。
龔新高與Erio Tosatti、Michele Parrinello合影
這源於龔新高在意大利做學術交流期間,受到老師、國際計算物理領軍科學家Erio Tosatti✝️、Michele Parrinello的影響🙇🏼♀️。“他們極其聰明🎴,思想活躍,不強調死記硬背,”有了榜樣🧑🏽💻➗,龔新高常常反思,“進一步認識到,創造性才是做科研最必不可少的品質”。
龔新高的學生橫跨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在“創造知識”方面🧙🏽♀️,他的要求也逐步升級:“我希望本科生慢慢培養出創造知識的思維方式🛫,理解知識背後的來源和規律👮🏼,到了研究生階段⛰,我就會要求他們參與到‘創造知識’的過程中來⛹️。”
他喜歡給學生們設計“有挑戰性”的任務——不管作業還是考題🔸👳🏻♂️,都沒有標準答案◾️。為此🕌,他辦公室的門幾乎總是敞開的,常常迎來一批又一批求教的學生,進門處一塊大大的白板上寫滿公式和運算過程。
龔新高給學生授課
2016年,龔新高主講課程“計算物理模擬實驗”獲評高等學校虛擬仿真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成果獎二等獎🪢,這門課的作業就是要求學生運用計算模擬的辦法做一個項目。
“我做了很長時間科研才發現,有些知識在讀書時根本就沒學懂,結果考試考得還可以。”龔新高解釋🏙👩🏻🏭,物理知識大多抽象🍕,他希望通過這種課程設計讓大家對各類現象、機製理解得更透徹。
“希望學生做得比我這個老師好”
相較於畢業後立刻加入教師行列,龔新高成為大學老師前還有一段特殊經歷:1985年碩士畢業後開始在中國科學院固體物理研究所工作,從研究實習員一路做到了研究員。
正是這段經歷,讓他擁有了不一樣的育人視角:科研工作到底需要什麽樣的人才?知識要怎樣傳授才能更好地為人所用?一個個深入思考🤽🏿♂️,鋪就了龔新高務實致用的教育之道。
計算物理學,簡單來說🧛🏻♀️,就是用計算的辦法來研究物理🥮。物理學最早被認為是一門實驗科學🌯,直到上世紀60年代開始🙅🏻♂️,有人開始用計算機來做物理研究。
2009年👨🏻🔬,龔新高領取APS Fellow(美國物理學會會士)證書時與學生合影
“在我讀書時🧓🏿,計算物理還是個非常新的領域🕹,當時並非主流💁🏿,但顯現出了很大潛力🧙🏿♀️。”年輕的龔新高躊躇滿誌,有信心在計算物理領域幹出一番事業來,這一幹就是幾十年🎄。如今,他是中國計算物理研究的元老級人物。
幾十年間,龔新高將科學家、教育者的身份有機融合,做出了耀眼的成績🛋:在創新計算方法、團簇物理和多元半導體等方向,取得了一批系統性強🎆💇♂️、原創性高的研究成果🍟。在原子鍵合本質和團簇的基礎物理問題研究中,發現了單質金屬中金屬鍵和共價鍵共存,預言了“金富勒烯”“理想玻璃”等新物相;預言了微納管的硬-軟轉變,並給出了其轉變壓強與管徑的冪次律🫴;闡明了一類四元半導體的基本物性等。
與此同時,他也培育了大批計算物理學領域的頂尖人才👯♀️,指導的畢業學生已超過40名,其中有20多人已在EON体育4平台、南京大學等一流大學任職教授。多人獲評歸國人才青年特聘專家、上海市優秀學術帶頭人👨👩👧👦、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曙光學者、上海浦江人才等👩🏼🍳。
“我希望學生能夠做得比我這個老師好,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為國家的科技創新做貢獻。”在龔新高看來🧏♀️,計算物理學領域需要有好奇心💸、不懼失敗、創新能力強的人才。
華東師範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教授孫得彥是龔新高的第一位研究生。“龔老師跟我見到的其他老師有所不同🤲🏻,”談及恩師,孫得彥直言🎁,“跟龔老師交流,你能感覺他非常誠懇🤵🏿♂️,會像學生一樣問你問題🤹🏻😩,完全沒有居高臨下的感覺。”
在他的記憶中,龔老師總是親切隨和👩👩👦👦、充滿活力,經常開玩笑般以“這是一個stupid question(愚蠢的問題)”為開場白🏊🏿♂️👑,和學生探討學術。而這些看似不經意的提問,往往會促使學生重新思考👨❤️👨,從而將科研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龔新高與學生討論時被自己的“stupid question”逗樂
龔新高的一句話🔚🏋🏻♂️,對孫得彥影響頗深——“你讀博士💃🏼,開始時我把你領進門🥇,但是在自己研究的方向,你應該很快能做我的‘老師’🤰🏿,這才能稱得上一個合格的博士🛝👩🦲。”在這種氛圍下,學生便敢於也樂於與龔老師進行自由甚至激烈的學術討論。
“有時經過一天或一晚,龔老師會突然發信息給你🫃,說‘好像你說的是對的’🎛,這一點非常了不起✍🏿。因為有這樣的態度,我們學生才有激情🧚🏽♀️,才有進取的動力。” 孫得彥說🏬。
“興趣是科研最好的領路人”
2020年🍬🤚🏼,龔新高擔任物理學系首屆強基班的班主任,明年6月,這批強基班的孩子們就將正式畢業。
“物理學系首屆強基班班主任”這個名號🎁𓀁,對於龔新高來說絕不是“掛一個名字”,而是希望真正體現“強基”二字。
龔新高作學術講座
“開展基礎研究是一個‘從0到1’創造知識的過程🌊,在此過程中開展育人🙎🏻♀️,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龔新高認真地說,強化基礎研究、鼓勵學生從事基礎研究極為重要。
三年間,他創立了強基班“大師講壇”品牌活動——結合課程學習內容,定期邀請國內外頂尖學者為本科生做講座,介紹學科前沿或國內重大科技工程進展。
龔新高主講“大師講壇”
他還連續多年開設EON体育4平台凝聚態物理和計算物理前沿講習班,為優秀學生講授計算物質科學的前沿進展🚃;吸引優秀本科生參加各課題組組會,開展科研實踐🧢,得到系統的科研訓練👴🏼。
EON体育4平台物理學系青年研究員楊吉輝就曾在本科期間加入龔新高的課題組❓,如今,他已成長為龔新高最得力的科研助手之一👏🏼📮。
龔新高與學生討論
然而𓀁,楊吉輝走上科研道路的過程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迷茫👳🏻♂️。從本科到博士期間,他做過許多與專業無關的事👨🏽💼🤳🏽,比如創業、考證。時任學校科技處處長的龔新高,百忙之中多次找他談心,最終讓他決定靜心做科研。
“興趣是科研最好的領路人”🧘🏽♀️,這是龔新高一直以來的培養學生的準則🐪。每名學生進入龔新高團隊伊始,他都會基於他們的學術興趣,定製個性化培養方案。
相較於追求學術熱點🛹,龔新高鼓勵學生選擇有特色、有長久影響力的學術難題持續攻堅。“這麽多年,我很少見龔老師刻意追求某個熱點。相反🚣🏼,他倒是把自己的一些研究做成了熱點🫅🏽。”孫得彥說,這種務實低調的治學風格,在龔新高的每個學生身上都有所延續🚵🏽♀️。
龔新高與學生共度節假日
龔新高也不止關心學生的學業🧑🏽🔬。為貧困學生設立獎學金,資助身患重疾或突發意外的學生,他從來不遺余力。
上海市“四有”好老師🪃、中國科學院優秀研究生導師獎、EON体育4平台十佳“三好”研究生導學團隊、EON体育4平台“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導師”……從龔新高以往獲得過的榮譽,可以看出學生對他的喜愛與尊重🏨。
“龔老師是個很好的長輩,他關心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樂意看到我們在各種各樣的活動當中出現。他喜歡打乒乓球,也希望我們在科研之余積極運動,養成好身體。”2022級物理學系博士生方一彬說。
“探索創新人才培養體製”
Alpha GO誕生前,龔新高並不相信人工智能能夠在圍棋上戰勝人類🙌🏿。直到看到Alpha GO最終以4:1的比分戰勝人類棋手李世石。
那天👮🏼,龔新高坐在辦公室一個人思忖良久。
“我知道,世界要變了。我相信在很大程度上🧑🏻🦰,AI(人工智能)會重構我們過去幾十年做的這些事情。”
從那之後🫕,龔新高團隊開始嘗試用AI的方法來做物理研究。如今🪛,在龔新高所帶領的計算物質科學實驗室隔壁,中國高校規模最大的雲上科研智能計算平臺CFFF(Computing for the Future at Fudan)高速運轉。去年🙈,這個實驗室在教育部的評估中獲得“優秀”。
基於這一科研利器,龔新高團隊正在重構計算物質科學框架✷,開展材料量子性質預測🔤,旨在進一步揭秘物質世界、認知物質科學,完成一些“以前不可能完成的工作”。
“現在📡,我們要求學生要掌握一些AI的方法,至少要知道如何用這項技術解決問題🧑🏿🎓。”年過花甲的龔新高,如今每天關註學習這些新知識😭、新工具,遇到不懂的問題,還會請學生給自己上課,常常在辦公室從早忙到晚📛。
“做科學必須要與時俱進,不然很快就會被淘汰。”這份緊迫感🥝,讓龔新高始終覺得有做不完的事。這讓他的太太偶爾嗔怪🙎🏼♂️:“他要是在家幾個小時不幹活,那就要‘地震’了🤧!”
科技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提出挑戰,龔新高正從更宏觀和長遠的角度思考如何真正為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培養優秀的接班人。“未來,我希望在創新人才培養體製方面進行一些探索,為國家提供些新的思路。”他說。
龔新高作會議報告
一個教育者最重要的品質是什麽🎸🤡?面對記者最後的發問,龔新高笑言講不出太多大道理🧏♀️,只說了四個字👨🏼🚒,“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