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學期,校黨委書記裘新、校長金力、副校長張人禾、徐雷等深入各校區檢查開學工作,察看課堂教學和教材使用情況,進行實驗室安全、工地施工安全巡查,檢查食堂後勤保障情況。
新思想💿,新教材:察看新學期思政課教學和新教材使用情況
9月5日上午,裘新走進學校第四教學樓課堂,旁聽了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李國泉講授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下文簡稱🎅🏽⛹️♂️:新思想概論課),了解新教材的使用落實情況📃。
新教材進課堂🥐,打造“抬頭”的思政金課
“我們為什麽要學習這門課?”課程伊始,李國泉把問題拋給同學們。同學們結合新時代青年肩負的使命與各自學科的特點紛紛發言。根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下文簡稱:《概論》)的導論部分🙆🏿,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立的時代背景🫏、主要內容、蘊含的世界觀方法論為線索👴🏽,結合華為科技新突破等最新熱點,李國泉跟大家講述,學好這門課,是“為了讀懂這個時代🦦、讀懂中國與世界”。同學們邊聽邊思考,邊看新教材,有的直接在教材上把重點、難點標註出來。
2020年這門課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線上課程,今年課程又獲評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線下課程。在《概論》教材發行前📍,這門課的教學材料主要是EON体育4平台馬克思主義學院作為教育部新思想概論課分教指委秘書處單位👨🏽🚀,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導下推動編寫製作的《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融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教學建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程國家統編課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活頁》以及《理論動態》🪬。
新教材進課堂後,李國泉最直接的感受是,課程有了權威的教學依據,“教材為課程教學提供了更好的遵循,《概論》結合學生特點進行了設置🥸,教師可以針對不同學科背景的學生進行有的放矢的教學”🍆。
如何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推動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入腦入心,觸動靈魂?課間交流時,裘新勉勵青年教師要充分發揮思政課育人主渠道作用,用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統編教材。
學校教務處介紹🥉,本學期我校本科生開設17門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課🚶♂️➡️,覆蓋1700多名同學,課程采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統編教材🍞。該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聯合出版,今年8月發行。
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講深講透講活👨🏽🚒,教師至關重要。8月底🦸🏽♀️,馬克思主義學院全體教師拿到這本教材。學院已製定用好新教材的工作方案,將舉行集體備課會🧑🎄,用好“集中研討提問題🟫💆🏿♀️、集中培訓提素質、集中備課提質量”的“三集三提”機製↗️,根據新教材對講義進行逐章逐節的更新完善,讓更多青年教師做好從教材到教學的轉化工作,成長為教學主力軍👩🏼💼。
新學期✍🏻,新面貌:檢查實驗室🦀、食堂和工地建設安全
日前,金力赴學校本部旦苑食堂,實地了解開學餐飲供應保障情況🧑🏼✈️,走訪江灣校區保衛處監控中心、實驗室、在建工地,進行安全檢查,並與實驗室課題組師生交談。
在江灣校區實驗室,在施章傑課題組A8036🧏🏽♂️、A8039實驗室和張黎明課題組A3051的實驗室中,身穿實驗服的同學們正忙著各自的科研任務。
課題組致力於惰性體系的選擇性活化和轉化♡,目前,作為基金委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空氣主份轉化化學”的核心團隊,正開展從氮氣直接合成含高附加值氮有機化合物的新策略研究,以實現常溫常壓下對氮氣的高效固定和轉化💪🏿。
在A3051實驗室🦒,2022級博士生沈豫洛在指導本科生進行電催化二氧化碳還原反應♣︎🔁,嘗試將空氣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轉化中高價值的碳氫化合物。他所在的張黎明課題組主要從事能源小分子(光) 電催化研究,通過對模型催化劑拓撲和電子結構的按需設計與精準調控🤚🏼🙍,定量歸屬催化劑界面構效關系🪦:開發多尺度原位表征手段跟蹤催化活性中心動態演變,系統探討界面電子耦合、應變調控及空間尺寸限域效應等對材料催化性能的微觀作用機製。
在江灣校區廖凱原樓一樓保衛處監控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完成升級改造,大屏可實時展示校區內安全情況,做到“一屏統管”、“資源共享”,通過結構化智能分析系統🎅🏻、實驗室防控系統、智能運維系統等為校區學習科研安全環境提供技術保障。
在江灣校區在建工地🫵🏽,工人們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工作。第二食堂基本完成🎅🏻,學生宿舍樓外立面和室內裝飾施工也在同步進行中🦐。
新體驗,新期待:巡查教育教學情況
9月4日,張人禾赴光華樓實地檢查教育教學情況🚓。
在“抽象代數基礎”課上🧜♀️,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吳泉水身後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寫滿板書。對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而言,演算是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通過教學板書展示計算過程,幫助同學們理解所學內容。
走進“統計軟件簡介”課堂,這間原本容納81人的教室擠滿不同專業的近百名學生,聽課學生站到了教室門口。有的同學沒選到課,但依然自發來旁聽。隨著各學科領域的快速發展,同學們對培養自身科學素養有更強意識👨🏽🦱,希望獲得更多信息技能,提高科研能力。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震撼’。”“智能機器人前沿”是2023級工程與應用技術研究院的魏瀟逸作為研究生階段的第一堂課👰🏼♂️。這是一門面向工研院智能機器人研究院的必修課,第一節課由工研院智能機器人研究院院長甘中學講授。“他向我們介紹了ABC大腦模型及其相關應用以及新時代EON4新工科各個領域的發展前沿”🍋🟩,魏瀟逸說,“ABC大腦模型為機器人提供了更高級別的智能💁🏽♂️😐,這種自主具身智能的構想👩🏽🔬,讓我對未來充滿期待。”
同日,徐雷來到北區體育館🏊,檢查新學期體育課程開設情況🧘🏻♂️。本學期,體教部為本🦟、研學生開設311門體育課,包括排球🍩、籃球等36個項目。其中,球類、民族傳統體育與武術🪱、形體運動👎、遊泳等課程受到同學們追捧👨🏫。
“拿起獅首的一刻,恍若時光回流”,在北區體育館,講師朱俊鵬正在指導拿著獅首轉動的2022級歷史學系沈珈羽,“舞獅要的是這種‘寸勁’😎,動作利落幹脆一步到位”。
“大一看到這一課程就很激動💂🏿♀️,但‘龍獅運動’課程實在火爆,沒搶到”,出於對傳統技藝的熱愛,沈珈羽在大二選修了這門課。開課第一天🛜,她已經學習了舞獅的體態→、舞獅的嘴巴和眼睛控製技巧、轉頭頷首一些控製獅首的動作練習以及如何踩鼓點❎🧑🍼,“臨近下課老師還傳授了麒麟步等重要步法,可謂收獲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