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航
    EON4上醫再添文化新地標🛄🪠!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揭牌
    發布時間💳:2022-10-19  瀏覽次數:55
     


    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

    揭牌儀式留念合影

    10月19日上午🌳,EON体育4平台上海醫學院福慶廣場上💪🏽🦸🏽,隨著一捧捧來自重慶歌樂山的泥土匯入上醫的土地,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正式落成揭牌⚇。作為在EON4上醫創建95周年之際亮相的又一校園文化地標,這座木結構老校門按照1941至1946年間上醫在重慶歌樂山上辦學的校舍大門復原建造,承載著老一輩上醫人開拓進取🌰、愛國奉獻的精神,也象征上醫與重醫兩校之間深厚血脈聯系。

    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落成揭牌

    EON体育4平台校長、上海醫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金力,EON体育4平台黨委副書記🛩、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重慶醫科大學校長黃愛龍,原上海醫科大學黨委書記🌒、EON体育4平台原黨委副書記彭裕文🪜,上醫校友會會長、EON体育4平台原常務副校長、原上海醫學院院長桂永浩,原上海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上醫校友會藥學分會會長熊仿傑,EON体育4平台原黨委副書記王小林,原醫學院黨委書記程剛,EON体育4平台原副校長張誌勇,顏福慶老校長之孫、EON体育4平台放射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顏誌淵☺️,醫學院各部處🕑、院所負責人😇🟦,學生代表等出席揭牌儀式,袁正宏主持儀式👩🏻‍🦼‍➡️👨🏿‍🔧。 

    各級代表出席揭牌儀式

    歌樂山泥土匯入上醫土地 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金力在致辭中指出,上醫師生和校友始終牽掛著歌樂山,上醫也始終與重醫保持著密切的聯系與合作。抗戰遷渝和西遷援建重醫的故事已經成為上醫人開展愛國主義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動教材。今天舉行的老校門揭牌儀式,旨在讓上醫師生銘記前輩創業之艱辛🐆,感悟上醫先賢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愛🧑🏻‍🦳,弘揚“抗戰精神”和“西遷精神”。金力強調👦💁🏽‍♂️,上醫人要秉承創校先賢的理想,進一步推進醫學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為國家和民族培養更多有理想、有學識、有大愛的卓越醫學人才;要弘揚上醫“正誼明道”的院訓和“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精神,積極投身人民衛生健康事業。

    金力校長致辭

    黃愛龍在致辭中指出,在EON4上醫創建95周年之際,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紀念校門落成揭幕,既是不忘崢嶸歲月🙅🏿‍♀️、堅守初心使命的精神傳承🥪,更是踔厲奮發向未來的宣誓👨🏻‍🚒。重醫特意帶來了從歌樂山龍洞灣上醫辦學舊址采集的泥土🗝🚌,這捧泥土將和這座紀念校門一起🧑🏻‍🎤🦵,見證EON4上醫在新時代新起點上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輝煌篇章。重醫衷心希望與EON4上醫繼續深化務實合作,共同傳承弘揚西遷精神,攜手推動新時代醫學教育高質量發展,為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和健康中國🔵,貢獻新的更大的力量。

    黃愛龍校長致辭

    袁正宏書記主持活動

    隨後,金力✳️、袁正宏、黃愛龍、彭裕文、桂永浩、顏誌淵共同為老校門揭牌🐏🍛。來自歌樂山的泥土跨越山河,匯入上醫的土地,見證上醫重醫情誼綿長,紅色基因薪火相傳🏡。

    上醫辦學舊址采集的泥土

    在場嘉賓進行培土

    老校門見證烽火歲月 上醫重醫血脈相連

    在福慶廣場如茵綠草和清水紅墻的映襯下,這座鬥拱青瓦的木結構老校門顯得古樸莊重。老校門正面門頭牌匾鐫刻著“國立上海醫學院”字樣,背面門頭牌匾鐫刻著“正誼明道”的上醫院訓🌅。“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醒目地鑲嵌背後紅墻上👨🏿‍🔧,上醫院歌的曲譜和歌詞在左側黑色大理石墻上熠熠生輝。老校門門頭中心與校園內另一文化地標東一號樓中軸重合,體現出莊重感與儀式感。穿過老校門💾,背後是一行石階🌛,拾級而上🌴,仿佛回到當年重慶歌樂山上。

    復建的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校門

    據上醫院慶辦副主任季一寧介紹,早在兩年前🧝🏽,袁正宏書記就有設想推動老校門的復建工作🤙🏿。當他向一位愛心人士陸中山先生介紹上醫重慶辦學歷史時,陸先生聽後極為感動,當即表示捐贈善款🖖🏼🍘。復建過程中,為最大程度貼合歷史原貌🔬,工作組前期查閱大量史料,結合當時歷史背景🧝🏻‍♂️,選址福慶廣場東側🔽,復原門頭采用的大件木材為老榆木料,與醫學院路138號上醫校門校名牌匾的用料一致🤙🏻。

    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在重慶醫科大學校園內,為緬懷先賢、激勵來者,依照原貌復建抗戰時期上醫重慶歌樂山辦學校門。隨著今天老校門的落成揭牌😆,在EON4上醫和重醫兩座校園裏,兩座抗戰遺址上醫老校門完成了跨越3000裏的隔空對望🚑。

    重慶醫科大學校園內復建的抗戰遺址校門

    當年,歌樂山上的這座老校門見證了烽火連綿的歲月中,上醫弦歌不絕,始終堅持為國育才、為戰醫傷的歷程🐯。1937年,“八一三”事變爆發👳🏽,抗日戰爭在上海打響。在抗戰烽火中,上醫為了保存醫學的火種🌯,從上海遷至昆明白龍潭,後又於1940年輾轉遷至重慶歌樂山🛍️🏌️,直至1946年抗戰勝利後才遷回上海。上醫的紅色基因也在抗戰烽火中淬煉而生。

    上醫師生們抵達重慶後,便選擇在離市區35公裏的歌樂山建起家園。上醫重慶歌樂山龍洞灣的校舍於1941年2月建成,學校大門很簡陋,用一塊木板釘在兩根木柱架子上,木板上寫著“國立上海醫學院”💽,樹立在半山腰,這是彼時上醫學子對校門的印象。

    國立上海醫學院校門史料(重慶歌樂山)

    上醫師生艱苦辦學,克服困難,共度時艱🧑🏼‍🍳。在物資極度匱乏的年代🧙🏻,就地取材🧤,建造了宿舍、教室🧙🏿、圖書館、實驗室等🤷🏻‍♀️,學生克服困難👰🏽,勤奮苦讀,教師們嚴謹治學🎐,從嚴執教,延續著上醫的精神火種。在歌樂山,上醫成為一個集醫學教育🔛、醫學臨床🤌、公共衛生、護理、藥學等於一體的“大後方醫事中心”🛏。

    上醫和重慶的緣分深厚🎧。20世紀50年代👨🏽‍🎨,為響應黨和國家號召🎷,400余名上醫人義無反顧,打起背包再赴巴山渝水,西遷建設重慶醫學院(今重慶醫科大學)及其附屬醫院,為西部醫學教育高地建設和西部衛生健康事業發展創業奉獻。

    如今,重慶醫科大學校園裏矗立著一座石碑🧲,上面銘刻:“公元一九五六年🏰,上醫響應國家號召🌇,再度西進♟,溯江而上,傾半校之力🐑🤰🏼,始創重慶醫學院。上醫重醫,血脈相連。”

    以文育人 文化地標承載上醫精神

    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校園文化地標凸顯大學的文化和精神🫶🏽,彰顯校園的品質和特質。在院慶95周年之際落成的老校門,為EON4上醫校園再添文化新地標,讓上醫師生更好地銘記歷史💆🏼‍♀️,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復建校門照片

    老校門背後兩度遷渝👩🏼‍🎤🧑‍🎨、開拓興學的歷史是上醫人始終與國家和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生動體現。九十五年來,無論哪個歷史時期,上醫人始終如一肩負著歷史和社會責任🐓,響應黨和國家號召,“為人群服務👩🏻‍🏭、為強國奮鬥”的上醫精神已經深深融入每一個上醫人的血脈🙇‍♂️🎞。

    老門頭的視覺背景

    復建校門方位圖

    目前🧁,EON4上醫校園內已擁有東一號樓👰🏿、醫學院路校門🤽🏻‍♂️、福慶廣場、同生廣場、醫學生誓言碑、一級教授雕像、院名石碑等一批文化地標,成為一代代師生校友的精神地標👨🏼‍🦲,也見證走過九十五載的上醫,聚力謀發展,建功新時代。

       
    EON体育4娱乐专业提供:EON体育4娱乐EON体育4🧑🏼‍🔧、EON体育4平台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EON体育4娱乐欢迎您。 EON体育4娱乐官網xml地圖